
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95.1%、深度轉型率達47.8%;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、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89.9%、72.1%,全省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穩居全國前列 ……11月7日,在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,一份翔實的數字化轉型“成績單”正式出爐,擘畫出山東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嶄新圖景。
這一組分量厚實的數據,不僅標志著山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已經從“單個突破”發展到“全域加速”,更折射出山東制造業既有“壓艙石”的厚重,又有“生力軍”的靈動,開啟了數字化轉型的“加速度”。
夯“基”壘“臺”,讓制造大省與網絡大省“融合聚變”。地基厚,方能起高樓。為制造業構建堅實的“數字底座”,方能在數字化融合之路上行穩致遠。山東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,全省累計開通5G基站27萬個,濟南、青島入選全國首批5G應用“揚帆之城”,青島入圍全國首批10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融合應用試點城市,實現工業領域5G網絡深度覆蓋,為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和規模化應用打下堅實基礎。正是在這片肥沃的數字沃土上,制造大省乘“數”而上,涌現出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49家、領航級智能工廠2家、“數字領航”企業18家,企業研發周期平均縮短35%、生產效率提升30%、運營成本降低25%以上,數實融合步履鏗鏘。
以“制”治“智”,讓政策導向與制度支撐“釋放紅利”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,離不開清晰的政策導向與完善的制度支撐。召開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,擘畫“頭號工程”,部署“八大行動”。出臺《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》等,構建起省市縣貫通、大中小企業兼顧的一體化工作體系,有力促進全省制造業企業“上云用數賦智”。支持青島等3市入圍國家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,濟南等6市入圍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,入選數量并列全國第一,帶動11個重點行業、3000余家中小企業深度轉型,有了頂層設計的“頭號工程”,有了制度紅利的持續釋放,有了真金白銀的資金保障,有了試點城市的先行先試,為山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按下了“快進鍵”,讓一顆顆創新的“種子”長成了數字化產業的“智能森林”。
以“大”帶“小”,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“百花齊放”。 制造業是山東經濟的“壓艙石”,而數字化正是激活這塊“壓艙石”的核心密碼。山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,不僅僅是大企業的頂天立地,更得益于中小企業的遍地開花。數字化技術難度高、投入大,如何讓中小企業“玩得轉”,方能為山東制造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。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,山東聚焦“轉得起、用得上、出效益”目標,通過打造“前店后廠”協同模式,提供全流程、一站式、低門檻的數字化轉型服務,累計為1.5萬家企業提供深度診斷服務,培訓近5000名數字化轉型人才,吸引超1萬人次到場體驗,總服務企業數突破2.2萬家,有力解決中小企業“不愿轉、不會轉、不敢轉”的難點問題。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是“選擇題”,而是關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“必答題”。山東全程護航,讓每一家企業都能乘“數”而上,真正感受數字化轉型的提升與改變。
“所當乘者勢也,不可失者時也。”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與“十五五”謀篇的歷史交匯點,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擘畫了清晰藍圖,山東將深化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,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擴面提質,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(文/李瑞強)
閃電評論,歡迎投稿!
投稿郵箱:qilushiping@iqilu.com
打開“閃電新聞”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