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即墨花邊遇上進博會,每一針都在述說:“開放的中國,正讓傳統煥發新生;匠心的力量,能讓文明跨越山海”;當《孔廟立體書》把整座孔廟搬進書中,翻頁之間穿越千年……步入進博會山東館,每一個創意都是“用心”之作,每一件展品都是匠心之作,每一件山東手造都是在述說一段歷史。

當第八屆進博會的大幕在上海拉開,山東館以“齊魯1號”文化列車的創意設計,將六大展區化作流動的文化驛站,讓儒家文脈與現代潮流在此碰撞,讓老字號底蘊與外貿活力在此交融。這場精心籌備的齊魯盛宴,正是山東以文化“兩創”賦能人文交流的生動實踐,為進博會注入了醇厚的文化底色。
文化“兩創”是傳統與現代的橋梁,讓千年文脈在當代煥發生機。進博會既是經貿之旅,也是文化之行。山東以文化“兩創”為牽引,借助進博會這一中國主場對外經濟交流的“重量級”活動,讓傳統文化“活起來”,更好走向世界,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的文化使命。從福人樓萃取泰山、黃河等文化IP打造的“齊魯六韻”首飾,到東阿阿膠融匯《黃帝內經》智慧推出的“隨心五色茶”,老字號不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,而是可佩戴、可品嘗的生活美學載體。這種轉化不是對傳統的背離,而是像豆神動漫用立體紙藝還原孔廟那樣,在尊重內核的基礎上賦予其現代表達,讓文化符號真正融入日常。
文化“兩創”是產業與文化的紐帶,為品牌出海注入核心動能。進博會既是經貿舞臺,更是文化窗口,山東精準把握“文化+產業”的融合邏輯,讓產品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。德州扒雞堅守傳統工藝創新推出“華北母雞”系列,青島啤酒以時尚文創詮釋百年品牌活力,這些產品承載的不僅是品質,更是齊魯大地的生活哲學與工匠精神。從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的海外傳播到“山東手造”的全球亮相,山東的文化“兩創”實踐早已形成體系。進博會上的精彩呈現,正是這一體系的集中輸出,以《儒典》編纂筑牢文化根基,以數字技術賦能傳播創新,以產業融合實現價值轉化。在這里,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,而是老字號煥發的新生機,是手藝人堅守的匠心,是創新者突破的勇氣。
文化“兩創”是互動與共鳴的鑰匙,讓跨文化交流更具溫度。文化賦能的產品總能跨越語言壁壘,贏得市場青睞。山東館摒棄單向輸出的模式,以沉浸式體驗構建文化共情。“我為家鄉代言”的方言墻讓觀眾在鄉音中親近品牌,“蓋章換PIN”的互動設計引導人們深度探尋文化內涵,桃木雕刻等非遺演示更讓觀眾在動手體驗中觸摸技藝傳承。這種“可看、可玩、可學”的場景構建,打破了文化傳播的隔閡,讓齊魯文化從抽象概念變為可感知的具體體驗,實現了從“被觀看”到“共參與”的升級。
文化山東,禮迎天下。當“孔孟有禮”遇上“智享生活”,當非遺技藝融合外貿標準,齊魯文化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。這不僅是山東的文化名片,更是中華文化通過高水平開放實現創造性發展的生動范例。在這場東方之約中,山東正以“兩創”為筆,書寫著文化強國建設的齊魯答卷。(文/李瑞強)
閃電評論,歡迎投稿!
投稿郵箱:qilushiping@iqilu.com
打開“閃電新聞”看評論